近日,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在各大院线正式亮相,迅速赢得了观众与业内人士的广泛赞誉,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突破4400万元的佳绩,更是在豆瓣平台上收获了9.3的高分,稳居2024年国产电影评分前列,同时也打破了过去五年国产纪录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这一连串的成就,无疑是对影片制作团队辛勤付出的最好回馈,而其背后的成功要素,更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里斯本丸沉没之所以能够在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其独特的创作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片聚焦于1942年一段几乎被遗忘的历史——日军征用“里斯本丸”号客货船,将1800多名英军战俘从香港运往日本,途中在东极岛附近遭遇美军潜艇袭击,导致800多名战俘不幸遇难,而384人则在当地渔民的勇敢救援下得以幸存。这段历史不仅鲜为人知,就连当事人家属也知之甚少,而影片的推出,无疑是对这段历史的深情回望与致敬。

里斯本丸沉没导演方励在东极岛勘景时偶然得知这一故事,便决心将其搬上大银幕。为此,他带领团队历经八年时间,不仅精确定位了沉船位置,还遍访多国寻找事件当事人及其后人,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信件等素材,精心还原了事件的全貌。这种对历史的严谨态度和对真相的不懈追求,使得影片在呈现历史事实的同时,也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和真实感。影片中,通过对幸存的英军战俘及其后代的抢救性采访,观众得以听到那段历史的亲历者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些口述历史不仅表达了对战争造成的人间悲剧的深恶痛绝,更展现了在极端环境下人性所迸发出的光辉。无论是英军战俘们在船舱中高唱爱尔兰民歌蒂珀雷里在远方以相互鼓励,还是卡斯伯森上尉主动站出来组织大家有序逃生,都让人感受到了人类在灾难面前的坚韧与不屈。而中国渔民冒死救援英军战俘的情节,更是将影片的主题升华到了跨越国界的人文关怀和对和平的深切呼唤。在表现手法上,影片采用了动画再现沉船场景的方式,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同时,通过对在世亲历者的采访和对话,影片也巧妙地追溯了当年渔民们救助落水者和保护英军战俘的感人故事。尽管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让我们看到了纪实影像在记录历史、传承文化、弘扬人性光辉方面所独有的魅力和价值。